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孟建柱留给中国的财富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孟建柱留给共和国法治的重要财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成就时,有这样一句评价: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而这句话的雏形第一次出现,是在2017年7月10日的全国司法改革推进会上。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批示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也正是这句话,让很多人看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高度肯定和对政法系统的空前信任。在司改会上,总书记的批示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孟建柱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向300万政法干警同步传达。不少人都记得当时的场景:70岁的老人健步走上讲台,一如既往的沉稳语调中带着力量,当念到“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时,遍布全国的上万个会场,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开始。几年前有人曾这么形容司改:“语言上大张旗鼓,行动上修修补补,30年跌跌撞撞。”2012年以前,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已经“深化”了快10年,但一系列体制机制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改革进展缓慢举步维艰。因为改革必定要触动利益,尤其是在周永康把持政法系统的10年,从上到下的阻力让中国司法的积弊沉疴难起。十八大后,孟建柱临危受命任中央政法委书记。他不是到中央政法委救急,而是去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排爆,没有异于常人的勇气和定力,难以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从酝酿到实施,从攻坚到“做成”,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几乎和孟建柱的任期完全重叠。十八大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随后总共提出了129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内容涉及司法职权配置、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法律监督、人权保障、司法能力等20多个方面,单从数量上也能看出改革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体会出中央对改变中国司法现状的急切心情。这种空前的规模和空前的决心,带来的压力和阻力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而这个担子,就压在孟建柱看起来有些瘦削的肩膀上。

“中国最神秘的机构”迎来了行事低调的“掌门”。当时,人们没有想到,低调的新书记爆发出的是改革的磅礴力量。政法各部门协调推进改革,在孟建柱的带领下中流击水,砥砺前行。司法责任不清、司法不公、司法效率低下是改革的“三座大山”。孟建柱走访调研夙夜孜孜,既牢牢把握中央深改组既定的顶层设计不动摇,又鼓励基层单位部门充分发挥主动创新的能动性,既把握世界法治发展潮流,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又立足中国实际,解决多年没有解决的现实问题。试点全面铺开后,对事关政治方向、基本原则、政策取向的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紧紧抓在手上,必要时一竿子插到底,把改革的实效摆在首位。

    孟建柱在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五年,是建成司法改革基石的五年。长期以来,中国对法官沿用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一方面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审而优则仕”走上领导岗位后就不再办案,另一方面年轻的司法工作者职业上升渠道不畅,造成人才的流失。孟建柱在改革之初就找准了问题的关键,他说:“一个50人的检察院,设16、17个科室,都是领导,这怎么行?”司改先从内部开始,不怕动了谁的奶酪,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把优秀人才集中到办案一线。十九大前,中国各级法院检察院完成了员额制改革,中国法官检察官实现了专业化,12万法官8万检察官到司法一线,占司法人力资源85%以上,这被称为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石。

    孟建柱在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五年,是锻造公平正义脊梁的五年。一起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一百减一等于零,孟建柱在不同场合多次说:“平反冤假错案,要有错必纠。不能为了政法单位的颜面,放着明明是处理不当的案子不管。判错了,我们就要改!”五年里纠正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陈满案等重大冤案37起,4032人宣告无罪。但改革不是仅仅止步于纠正历史错案,而在于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确保把中央确定的改革原则和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在孟建柱主导下,政法系统强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审判改革,强化证据规则,公检法同步推进,把维护公平正义和人权放在制度的顶端,形成了一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屈的脊梁。

    孟建柱在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五年,是中国司法逐步认识现代科技伟力的五年。孟建柱对现代科技的认识走在前沿,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孟建柱不仅了解,而且深有研究。面对如此之重的改革任务,现代科技就像改革之路上的一条快车道,孟建柱曾在一次座谈中说:“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变,不变就会吃亏。以变应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孟建柱的任期内,他邀请了马云、马化腾、周鸿祎等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家给全国政法干警授课,把互联网科技的意识传遍中国政法的每个角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被运用到现代司法改革中,带给改革难以想象的创造力,更为司法机关创造效率奇迹提供了可能。从语音庭审识别转换到审判全流程精细监督,从司法辅助集约化管理到裁判文书自动生成、诉讼风险预测,科技之光照亮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前行之路,也照亮了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之路。

    在孟建柱的主导下,中央各政法机关已经出台118项改革意见,相关措施已经在全国铺开。孟建柱任期内的司法体制改革面临的是最陡峭的一个坡,最难跨的一个坎,但他以巨大的政治定力和不拔的勇气韧性将司改的车轮推上了坡,推过了坎,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这是他留给共和国法治的重要财富。

    孟建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铺路者。他有一个梦想,“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他为这个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功成不必在我”,他坚信,“我们正在推进落实的司法体制改革蓝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绘就的。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地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棒一棒接着跑、一茬一茬接着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